熱門文章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保健可樂?!~能帶來健康的垃圾食物, 談日本最近的新產品

health soda

最近沒有甚麼有趣的新聞, 於是YOCO本周就來分享兩支日本最近流行的食品吧!日本最近推出了兩款能夠阻擋人體吸收體脂肪的可樂, 這兩支商品實在讓我想到台灣已經流行了好一陣子的「油切xx」, 十分有異曲同工之妙。

(btw 上一次我覺得特別有意思的新聞是日本針對女性開發了一系列的淡啤酒, 看來我對於這類「跟目前觀念反差很大」的商品特別有興趣)

首先是Mets Cola (KIRIN), YouTube 可以找到這支產品的廣告

image 

(圖片 From 官網 http://www.beverage.co.jp/mets/cola/mechanism01.html)

看廣告+官網大概就可以猜到是宴會或大吃大喝時, Mets Cola 適合拿來佐餐, 其中的保健成分會夠包覆食物中的脂肪, 而能夠抑制脂肪吸收的功效。

第二支商品是 Pepsi SPECIAL (SUNTORY ),一樣先來看看YouTube上的廣告

廣告中優柔寡斷的男主角, 無法在Pizza與漢堡間抉擇, 最後喝了Pepsi SPECIAL, 就能享齊人之福(笑)。

稍微翻了一下網路的資料, 兩支商品所謂可以阻斷脂肪吸收的成分主要是 dextrin, 一種可溶性膳食纖維。蔬菜及水果等皆是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膳食纖維能夠調節消化系統、降低膽固醇、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風疾病的風險; 但事實上, dextrin 並非這麼完美, 食用過量的 dextrin 可能造成胃痛、胃脹氣。

兩支產品都有拿到日本的健康食品認證「FOSHU」( 特別用途食品,為了特定保健目的而攝取,且標示因攝取可期待獲致該保健目的之產品),

Seal for FOSHU Approval Food for Specified Health Uses (FOSHU)

YOCO對於日本的FOSHU並無特別的研究, 但是若以我國的健康食品認證程序來說, 商品需要經過一定程序的動物及安全性實驗, 以確定是真正有效果的才能拿到標章, 所以這兩支可樂是真的能夠阻斷脂肪吸收囉?!實在是太奇妙啦!!

(FOSHU的詳細規範, YOCO並不非常了解, 也許哪天有花時間研究過再來討論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一般來說在食品政策上相對開放的美國, 對於這類有健康宣稱的碳酸飲料卻是相當不認同, 美國FDA曾經表示他們不鼓勵也不認為這類「隨意添加營養素在新鮮的農畜產品、零食、糖果或碳酸飲料」的舉動是恰當的。

對類似的論調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這篇:Pepsi’s Fat-Fighting Soda: Too Good to Be True?
Read more: http://healthland.time.com/2012/11/15/pepsis-fat-fighting-soda-too-good-to-be-true/#ixzz2CSeXsgRe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新聞] 真的嗎?!「台灣餐桌上的黃豆,有 90%是美國豬隻吃的基因改良豆?」

YOCO曰:

前幾天偶然在朋友的Facebook上看到一篇轉載的文章:「台灣餐桌上的黃豆,有 90%是美國豬隻吃的基改豆?」, 因為YOCO也做過兩年半黃豆、豆腐、豆漿的研究, 也曾經探討基改作物的道德議題, 就特別點了進去看。不看還好, 一看實在覺得很驚人, 不過可能跟作者想要帶來的驚嚇感不同, 我實在很意外這樣篇文章資訊的混亂、數字的誤導性能夠如此的強大!

 

再針對此文提出我個人的疑問前, 我想還是先澄清一下, 我個人目前並非從事任何黃豆及其製品相關的工作, 而我也很認同上下游他們的努力, 也很支持任何致力於發展台灣農業的組織, 因此花時間打這篇文章, 對我個人並沒有任何的利益回報, 只是單純一個專業食品人因為看不下去這樣混亂的報告, 所發出的小小聲音。不過其實我也很清楚, 這樣一個類似澄清的文章, 一點都不聳動, 一點都不具話題性, 可能沒有辦法在網路上廣為流傳, 老實說, 真是有點無奈。

 

imageimage 圖片來源:上下游

1) 「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黃豆, 其中有近九成是基改黃豆。」

奇怪的是, 台灣目前人口數是23,282,670 (101年9月), 進口的230萬頓黃豆, 平均每人每年要吃下98公斤的黃豆耶!剛好是是我們平均每年平均耗米量 (約47公斤/年) 的兩倍呢!

原來, 我們進口的黃豆大部分也是進到動物們的肚子裡啦!也就是跟美國人一樣, 「這些基改豆在國外大部分都拿來加工成動物飼料」了, 而根據農委會的數據, 我國的黃豆只有20%是直接供食用的, 另外80%則是進一步加工做為其他用途; 所以經過簡單的數學換算:目前台灣供人食用的黃豆, 其中少於五成是基因改良黃豆

 

imageimage 圖片來源:上下游

 

2) 「目前市面上黃豆可分成特級、一級和二級」

我實在不知道這個特級、一級、二級是哪裡來的, 因為根據我過去做研究時讀的文獻, 美國的黃豆是根據重量、受損率等分成1~4級, 其他國家也沒有類似的分級制度。網路上進一步找了一下, 我想這個三等級制度可能是從過去黃博文院長的從黃豆談基因改造食物中, 提及選豆(飼料、榨油篩選之後留下來的黃豆)、非基因改造食品級黃豆(Non-GMO Food Grade)、有機黃豆(Organic); 但仔細比較之後又發現有些微的不同 (請見下圖), 我就不多講原因, 請聰明的大家自行判斷囉!

image圖片來源:上下游

 

基本的大設定就有問題, 胡亂套用統計資訊, 僅挑選聳動的數據來報導, 好像是記者們的專長齁?其他文章裡的似是而非的點, 我就不再多敘述啦!

 

不過, 這篇文章裡關於政府機構所說的查驗登記倒是沒啥問題, 但我不覺得5%與3% 或是0.9%, 有啥太大的差別啦!因為這個數值主要還是考量法規後續執行面的困難, 目前檢驗的限度普遍來說應該是沒有辦法達到那麼低, 也就是說可能1%的基改黃豆是無法檢驗出來了, 那硬是要把法規定嚴, 也就沒有甚麼太大的意義啦!

 

最後, 我想提供一下個人小小的經驗, 儘管最低等級的豆子相對上便宜很多, 可是做出來的豆產品, 不管是豆香味、質地、口感, 都與食用等級豆子有相當的差距, 所以其實大家也不需要過度擔心, 真的拿了飼料級黃豆做出來的豆漿豆腐, 你一定吃得出來的!放心!

 

 

--

台灣餐桌上的黃豆,有 90%是美國豬隻吃的基改豆?

文/ 上下游記者林慧貞 on 2012 年 10 月 18 日

 

本文摘要:當媽媽們為了家人健康,或者響應多吃素救地球,大量採購豆腐豆漿等黃豆製品時,可能沒想到,市面上九成的黃豆製品都是來自美國的基改豆,而且是餵給豬隻吃的飼料豆!而且,在栽種時就大量使用農藥,長途運送過程再噴灑抑菌劑,最後製成食品,成為餐桌上天天下肚的食物!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每年從國外進口230萬噸黃豆,其中高達九成是基因改造黃豆,這些基改豆在國外大部分都拿來加工成動物飼料,換言之,美國人用來餵豬吃的黃豆,被製成台灣人餐桌上的豆漿、豆腐、豆干等,且從栽種到運輸,全程使用農藥與抑菌劑等,令人膽戰心驚。

別人拿來餵動物,我們吃下肚

目前市面上黃豆可分成特級、一級和二級,特級指的是非基改且有機種植,一級則是食品豆,包含基改和非基改,專門供應人類食用,二級又稱選豆、飼料豆,為了追求產量使用基因改造,再混進其他物質專門供應動物飼料,二級和特級黃豆價差可達三倍。

根據衛生署統計,台灣進口的230萬噸黃豆,有高達九成都是基改黃豆,這些基改黃豆多半從美國進口,絕大多數都是飼料黃豆,但是美國國內食用的黃豆,卻是食品級黃豆,飼料級用豆則外銷,目前台灣市面黃豆製品,就有90%是以美國豬隻食用的基改飼料豆製成。

基改飼料豆,從栽培到採收全程大量農藥

飼料黃豆從栽培過程就和食用黃豆不一樣,台南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吳昭慧表示,美國的黃豆農場多在一千公頃以上,農民都是乘著直升機噴灑農藥,由於飼料黃豆大部分都植入抗除草劑基因,所以旁邊的雜草都死光了,黃豆卻仍然屹立不搖。

採收完畢後,一輛輛大卡車將黃豆運上船艙,生性怕水的黃豆,本來應該要在運送前就分袋包裝,隔絕空氣和水分,但台灣進口的是飼料黃豆,規範不嚴謹,都是到了高雄港才分裝,一粒粒散裝黃豆就在悶熱的船艙翻攪一、兩個月,而為了防止黃豆氧化膨脹,因此必須在表面噴灑抑菌的抗氧化劑,這些,也都一併進了人類的肚腹。

經過了漫長旅程,越過整個太平洋後,黃豆終於從美國來到台灣,這些除草劑殺不死、熬過高溫潮濕的船艙、從發霉的夥伴中脫穎而出的黃豆,再經各種榨油脫渣的加工手續,最後在我們的餐桌上成功達陣。

基改風險成謎,民眾卻無清楚選擇權

基改飼料豆除了在過程中受到農藥等汙染,飼料黃豆的基改成份才是學者最擔心的事情。「基改」指的是將某生物的一段基因轉植到其他生物,最常見的就是將細菌的抗除草劑基因轉植到黃豆。

推動「台灣無基改農區運動」長達10年的台大農藝系郭華仁教授表示,基改作物目前風險還不明,不過有法國研究顯示,白老鼠吃了兩年基改作物後長出腫瘤,「基因重組後蛋白質可能出現變化,但沒人敢用人體做實驗,所以到現在仍無法證明基改對人類有沒有害處。」

美國本土對於基改食品並不放心,許多農民仍不敢大規模引進基改小麥,歐洲更有超過70%的民眾拒吃基改食品,台灣卻獨步全球,將基改作物當成主食。

即使國際間對基改作物批評聲浪不斷,但我們並沒有太多選擇,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工會顧問林俊臣表示,國內只有兩家大廠有財力進口黃豆,就算有心想要買非基改豆都不太容易,得付出高額成本向國外農場契作,一般業者根本負擔不起。

衛生署在2001年建立基改黃豆、玉米的查驗登記制度,基改黃豆佔總產品重量5%以上就必須標示「含基因改造」,但這樣的標準卻遠比許多國家還要低,韓國規定食品中含有3%基改成份就必須標示,澳洲和紐西蘭則是1%,歐盟更只容許0.9%的殘留量,而且台灣的法規只是行政命令,還不適用在一般菜市場、早餐店的豆類製品,有業者就表示,台灣豆製品的零售市場,99%都是基改豆。

郭華仁認為,除了要將散裝黃豆納入管制,最重要的是規範飼料豆和食用豆的進口標準,「明明就有等級差別,為什麼我們只能吃人家的飼料豆?」

食用黃豆應由國內生產,活化耕地也保障國人健康

黃豆也曾是台灣生產大宗,民國50年代,黃豆種植面積達到六萬公頃,但70年代為了平衡台美貿易逆差,開放美國雜糧進口,台灣黃豆從此一蹶不振,每年種植面積僅有百公頃上下,去年更只有55公頃,產量僅105公噸,不到進口量的萬分之一。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最近有了轉變。近年國際糧價高漲,黃豆(到港)價格從2006年一斤不到10元,今年已經飆升到19元,飼料業者叫苦連天。但危機就是轉機,農糧署趁著國內外黃豆價格拉近,鼓勵農民種植黃豆,一公頃補助4.5萬,獲得多家廠商與農會支持,今年光是契作面積就突破360公頃,是去年六倍之多。

農糧署副署長黃美華說,很多廠商都知道國產黃豆新鮮而且品質好,配合農地活化,未來要逐步擴大黃豆面積,今年已將二期黃豆納入契作獎勵,目前契作面積突破300公頃,希望在104年達到1100公頃。希望消費者能支持MIT黃豆,也鼓勵廠商使用國內生產黃豆,不要再讓國人食用品質較差的進口飼料豆。

 

本土大豆非基改栽培,短途運輸品質健康均有保障。

2012年10月18日 星期四

[新聞] 談談如何攝取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

YOCO曰:
台灣人真的超級喜歡吃這些所謂的「補藥」, 好像吃不用錢, 吃了就保證長命百歲一樣, 凡舉xx維他命, xx鈣, xx寶, 有牌沒牌的都賣的無敵好; 也因此YOCO我常常被身邊的朋友, 尤其是婆婆媽媽阿姨們問說:YOCO阿是食品技師, 那我問你哪一牌的維他命比較好?膝蓋痛要吃鈣片還是葡萄糖胺?綜合維他命跟維他命B群可不可以一起吃?女生是不是要選有加鐵的氣色才會好?等等族繁不及備載、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品問題。(最近又多了詢問「保健食品」的, 這個我們改天再聊) 剛好看到這則新聞, 我想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對於攝取營養補充品的建議吧!

2012年10月16日 星期二

[新聞] 好市多, 你怎麼了?談談最近兩起沙門氏菌汙染案件


YOCO曰:
近日好市多(Costco)接連發生兩起疑似沙門氏菌汙染事件, 一件是好市多的自有品牌花生醬(Sunland公司代工), 另一件是煙燻鮭魚(Costco協力廠商發生沙門氏菌汙染案件)。雖然說食物中毒案件都是國外的Costco賣場發生, 但是這樣接連了出現基本的微生物汙染, 也讓人很擔心他們公司的QC部門(品質控制部門)是不是出了些紕漏?畢竟賣場對於生產自有品牌商品的廠商應該有些固定的稽查行為, 且定期也應該會針對商品抽驗, 怎麼會在短時間內連續發生!?

YOCO我自己也是Costco的愛用者, 喜歡逛Costco買些少見的食物或食材, 也對他們的賣場環境蠻有信心, 所以第一起案件發生的時後, 我只覺得是個案, 但一個月內兩起, 真的會讓我覺得需要重新評估這家大賣場了。

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是一廣泛存在在自然環境的細菌, 容易遭受沙門氏桿菌汙染的食物為畜肉、禽肉、鮮蛋、乳品、魚肉煉製品等動物性食品。雖然說沙門氏桿菌是食物中毒案件的主要致病菌之一, 但事實上只要經過一定程度的加熱即可去除這個細菌。

也就是說, 沙門氏桿菌是一不耐加熱的細菌, 因此適度的加熱食物就可以降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而值得一提的是, 沙門氏桿菌在酸性的環境下生長會受到抑制, 因此若欲食用燻鮭魚等生食肉品, 可以搭配檸檬汁或是醋來降低風險喔!

---


花生醬傳汙染 好市多:可退貨
http://udn.com/NEWS/LIFE/LIF1/7432652.shtml#ixzz29QDr2oAJ 

【聯合報╱記者張嘉芳、陳威任/台北報導】 2012.10.16 03:10 am 

  連鎖超市好市多(COSTCO)販售的一款有機花生醬,疑遭沙門氏菌汙染。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昨天表示,國內未進口有問題批號的產品。 

食品藥物局食品組組長蔡淑貞說,可能遭沙門氏菌汙染的產品,為美國SUNLAND公司於今年五月一日至九月廿四日所製造的「五五五○○○ KIRKLAND SIGNATURE,美國進口有機花生醬」。蔡淑貞說,台灣好市多曾進口該廠商生產的花生醬,但未進口問題批號期間製造的產品。 

基於預防性措施,好市多已以書面信函通知曾購買該品牌花生醬的消費者,可接受產品退貨,業者將銷毀。 

好市多花生醬疑染沙門氏菌 2萬公斤恐下肚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ETtoday 新聞雲 

好市多一批KIRKLAND有機花生醬疑遭沙門氏菌污染,這批花生醬在國外造成30人感染生病,台灣方面進口8批共1萬7509公斤已經全數售出,雖然尚未傳出民眾把花生醬吃下肚後身體不適的消息,但台灣好市多主動表示消費者可退貨。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5日表示,疑似遭感染沙門氏菌的產品批號及名稱是「555000KIRKLANDSIGNATURE美國進口有機花生醬」,Sunland公司代工製造,美國得好市多基於預防性措施,已宣布回收。

台灣好市多則表示,民國99年至今共進口8批問題花生醬,約1萬7509公斤,已全數售完,同時也沒有消費者投訴吃了花生醬後身體不適。消費者如果買到問題花生醬,可以直接來退貨,以便進行銷毀。

衛生局:鮭魚疑慮好市多須供退換貨

鉅亨網新聞中心(來源:華人健康網)2012-10-03  18:45

供應好市多煙燻鮭魚的荷蘭廠商FOPPEN,被驗出沙門氏菌,台灣好市多雖未進口該批貨物,但其自製品牌Kirkland的魚類加工食品,也委託該公司處理。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長陳立奇指出,已要求業者對先前曾購買的民眾,提供退換貨服務。 

台北市衛生局指出,已要求業者對先前曾購買相關食品的民眾,提供退換貨服務。(攝影/羅詩樺)

陳立奇表示,目前已要求好市多將有疑慮的產品先行下架,現正等待業者提出報關證明,以供核對貨號。檢查其自製品牌Kirkland的魚類加工食品,是否為受汙染的同一批。對於好市多供應來自荷蘭的煙燻鮭魚和相關魚類加工食品,民眾若先前有購買,也已要求好市多提供退換貨的服務。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展賢則表示,若民眾誤食遭沙門氏菌汙染的食物,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引發急性腸胃炎、腹脹、絞痛、發燒等症狀。若家人親友間有人感染,在不小心透過未清潔乾淨的雙手或是馬桶蓋,也會有間接感染的危險。

邱展賢建議,民眾須慎選食物來源。再者,以賣場的海鮮類食品為例,務必選擇真空包裝的食品,才能避免食物配著病菌吃下肚。另外,平時就應該做好勤洗手的動作,也能有效防範沙門氏菌威脅。
好市多煙燻鮭魚疑遭菌染 已下架查證批號健康醫療網
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2012-10-04 11:03) 

荷蘭國家公共健康和環境協會2日指出當地煙燻鮭魚驗出沙門氏菌,已有200人因此致病,而可疑的產品來源是荷蘭FOPPEN食品公司,台灣好市多超市(Costco)因輸入該公司代製的魚類加工產品,目前已主動將來源是荷蘭FOPPEN的489公斤產品下架,並查證受影響產品及批號。

台灣好市多表示,FOPPEN食品公司代製好市多自有品牌的魚類加工食品,但該批有問題的煙燻鮭魚尚未運到台灣,為了安全起見,已要求同一製造廠商的煙燻鮭魚下架。

10月2日荷蘭國家公共健康和環境協會發出緊急聲明,指出當地的煙燻鮭魚驗出沙門氏菌,產品除了荷蘭當地亦外銷到美國好市多。美國及荷蘭公共衛生官員表示,遭沙門氏菌污染的煙燻鮭魚在荷蘭及美國造成數百人患病,美國及荷蘭都已緊急下架,推測這可能是造成美國7月各洲爆發數十例沙門氏菌感染病例的根源,而目前台灣並沒有進這批受感染的煙燻鮭魚,但超市為了預防萬一,也已經將產品全面下架。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資料顯示,沙門氏菌感染症是一種常見且傳染力極高的致病菌,主要是因為食入遭受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一般症狀以急性腸胃炎表現,感染後約6-48小時會有噁心、嘔吐及下痢,伴隨發燒及腹部絞痛等症狀。通常發燒72小時內、腹瀉3-7天內會好轉,不過約5%腸胃炎的病人會發生菌血症,其中5-10%的病人會發生轉移性的局部感染,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較低者通常較嚴重。

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民眾,若赴荷蘭地區旅遊期間,有購買或食用煙燻鮭魚產品時,應注意產品衛生安全,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會持續追蹤後續發展,讓民眾在食用進口食物時能吃的安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81 

2012年9月30日 星期日

[新聞] 小孩吃太多鮪魚等於吃太多汞

YOCO曰:
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說要多吃魚, 說吃魚會聰明, 沒想到現在的魚類可能含有過量的重金屬, 太常吃反而會影響發育!?
近年來因工業汙染, 海洋污染的情況越來越嚴重, 重金屬是其中不容易立即影響生態, 但對人體健康影響甚鉅, 不可不多加注意。『重金屬』是泛指一群密度超過每立方公分五公克的金屬元素, 包括:汞、金、鉻、銅、鎘、鋅、鉛等, 容易積存人體中, 傷害神經系統、肝臟、腎臟等, 甚至可能造成畸胎。重金屬容易與生物體內蛋白質結合, 所以不易排出。而透過食物鏈層層累積, 造成遠海大型魚類容易有重金屬含量過高的問題, 像是鮪魚、鮭魚等都是高危險群。目前我國已有針對水產重金屬有相關的法規規定:水產動物類衛生標準, 且各地方衛生局有例行性抽驗, 應該是不需要太過擔心。
其實, 對於這類「什麼什麼要少吃, 不然會怎樣怎樣.....」恫嚇性的言詞, YOCO我向來是抱持較為中立的態度, 我認為各種食物都有其各自的風險, 像是最近最夯的牛肉瘦肉精, 豬肉氯素, 農藥等等, 但是健康正常的人體是有一定的自我修復、排除毒物的功能, 只要均衡飲食、維持正常作息、多運動, 其實都不需要太過擔心的。
但是這次的case有些不同, 因為已有文獻指出汞對於孕婦、發育中的嬰幼兒有直接的傷害, 會影響其成長; 因此我覺得需要特別注意, 不要長期頻繁的食用這類的深海魚類, 而是搭配優良肉品、近海魚肉等, 以豐富蛋白質的來源。
---

小孩吃太多鮪魚等於吃太多汞
【24drs.com】消費團體聯盟認為,孩子們應該少吃鮪魚罐頭,避免汞中毒。汞政策計畫建議,家長應該限制體重不到55磅的孩子每個月吃1份鮪魚,年紀較大的孩子每個月吃2份鮪魚。
  公共利益科學中心的Sarah Klein表示,雖然鮪魚是受歡迎的食品,但孩子們應該要少吃。他們在11個州蒐集59個鮪魚樣本,都是從學校或是學校供應商那裡購買的罐頭或是鋁箔包鮪魚。
  檢驗結果顯示,每個罐頭的汞濃度差異很大,即使在同一罐取不同的樣本,所含的汞量也非常不同。研究發現,低汞鮪魚的汞含量檢驗值比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檢驗結果低;但長鰭鮪魚的汞含量比FDA報告的數值高。
  FDA和環保局(EPA)建議,生育年齡的婦女和兒童每週攝取不超過12盎司的低汞鮪魚罐頭,以及6盎司的長鰭鮪魚罐頭(含汞量較高)。一個鮪魚罐頭平均有6盎司的鮪魚。
  全國漁業協會的Jennifer McGuire代表三個主要鮪魚罐頭生產商表示,這篇報告只注意到鮪魚的害處,沒有注意到它的營養價值。像是omega-3脂肪酸、瘦肉蛋白、與汞有良性互動的硒都沒有被提及,只是單獨拿出微量的汞並且大驚小怪。
  Edward Groth博士承認,大多數研究都針對汞對於孕婦和早期兒童發育有何影響。西班牙在2009年的研究發現,接觸最大量汞的孩子,智力發育延遲。
  Groth博士的報告也提到,小兒神經科醫師Gary Myers在2009年的研究觀察塞舌爾群島吃最多海鮮的孩子,研究中確實發現吃魚、汞含量以及智力發育之間的關聯性,但結果並沒有提供明確證據指出,9歲孩子的發育會因接觸汞而受傷。
  Groth指出,美國有三分之一的兒童所接觸到的汞來自鮪魚罐頭,但也不用害怕到不給孩子吃鮪魚,問題是所吃的量,鮪魚有許多的好處,每個月攝取1、2次最好。

  資料來源:http://www.24drs.com/WebMD/chinese_t.asp?page=1&WHO=091e9c5e80b3f642
詳全文 小孩吃太多鮪魚等於吃太多汞-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0930/7965972.html







2012年9月27日 星期四

[新聞] 7款食品容器具 耐熱度名不符實 / 食品容器 逾3成受熱變形

YOCO曰:
這次的案子, 我個人是覺得不需要過份擔心, 因為此次不合格的7款商品都是「耐熱性」不足, 故只是「標示」上的瑕疵而非「安全」上的問題。

我個人一直認為食品容器對於使用者產生危害, 主要會發生在「溶出」, 也就是拿這些容器包裝、盛裝食品時, 容器具的有害成份溶解出來、沾附到食物上, 我們吃了這些食物, 而攝取了過量的有害物質。「溶出物」的量及種類會受到食物的溫度、酸鹼度等影響; 因此台灣目前法規已經針對溶出的重金屬、著色劑、塑化劑進行規範。

此次檢驗的115件產品, 在溶出試驗上應該都是合格的, 所以在一般正常的使用上應該是不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不過, 報導裡面提到, 使用前應確認材質, 不耐熱的塑膠不應該盛裝熱食、微波; 以及盡量選擇原色或透明的塑膠餐具, 以避免重金屬超量, 我倒是很贊同, 多加注意材質應該可以降低不少誤食有害物質的風險。也許改天再寫一篇關於塑膠材質耐熱性的介紹囉!

--
食品容器 逾3成受熱變形 【聯合晚報╱記者林進修/台北報導】 2012.09.24 03:08 pm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抽樣檢驗食品器具、容器及包裝品,計採樣 115 件產品,檢驗結果 7 件產品(如圖)耐熱性試驗結果與標示耐熱溫度不符。 記者胡經周/攝影台北市衛生局今天公布市售食品容器檢驗結果,20件外包裝有標示耐熱溫度的產品中,就有7件受熱變形不堪使用,其中不乏妙潔、南亞及樂扣樂扣等知名品牌。 台北市衛生局食品藥物管制處長陳立奇表示,這些耐熱檢驗不合格的產品,盛裝高溫高熱的熱水或食物,可能會釋放出塑化劑等化學物質危害人體。 7件食品容器,分別是維基微波透明免洗萬用杯360mL、妙潔耐熱袋、DIAMOND鑽石保鮮膜、南亞食品包裝用保鮮膜、樂扣樂扣優質水壺 (本體)、Heat-resistant Wrap耐熱保鮮膜、佳斯捷系列7321P醬次郎果醬瓶。 這些食品容器標示的耐冷耐熱溫度,從攝氏零下60度到150 度不等;但檢驗人員將檢體放入標示耐熱溫度正負2度的恆溫箱1小時,進行耐熱性試驗,結果發現7件產品受熱變形,顯示與外包裝標示的耐熱溫度不符。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這些不符規定產品中,只有樂扣樂扣優質水壺 (本體)屬衛生署公告應標示耐熱溫度的重複性使用塑膠水壺,其餘6件則屬一次性使用的塑膠類食品容器具。由於這些產品製作日期都在今年7月1日衛生署公告之前,產品耐熱溫度標示事項可輔導改正,衛生局不會處罰。 這項抽驗共採樣115 件產品,除7件產品耐熱性檢驗不合格外,其餘塑化劑、重金屬、甲醛、螢光增白劑、雙酚A及三聚氰胺等檢驗均合格。 雖然這次檢驗重金屬、甲醛、螢光增白劑、三聚氰胺及雙酚A等成分都合乎標準,但北市衛生局提醒,長期使用這些成分仍可能釋出造成危害。長期接觸重金屬,可能傷到腦部及周邊神經系統。 南亞:符合安全標準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南亞塑膠事業部中午表示,以PVC生產的保鮮膜是會產生「塑化劑」,但塑化劑是有分有毒和安全食品的不同標準。南亞的塑化劑都是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對人體沒有危害。 全文網址: 食品容器 逾3成受熱變形 | 生活新聞 | 生活天氣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LIFE/LIF1/7384302.shtml#ixzz27WgzrbEl  Power By udn.com  -- 7款食品容器具 耐熱度名不符實 2012年9月24日 12:30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雅雯╱台北報導】 市售食品器具的耐熱度,可能與標示名不符實,北市衛生局抽樣115件產品進行耐熱性試驗,有7款耐熱袋、保鮮膜、水壺等,耐熱程度與標示耐熱溫度不符,呼籲業者立即改正。 北市衛生局抽樣115件食品器具產品進行耐熱性試驗,有7款耐熱袋、保鮮膜、水壺等,耐熱程度與標示耐熱溫度不符。(圖片提供╱台北市衛生局) 北市衛生局今年7月起前往食品容器具專賣店、大賣場、超市、百貨商場、連鎖速食店及飲料店等處抽樣,發現耐熱性試驗結果與標示耐熱溫度不符的產品,包括:維基微波透明免洗萬用杯360mL、妙潔耐熱袋、DIAMOND鑽石保鮮膜、南亞食品包裝用保鮮膜、樂扣樂扣優質水壺(本體)、Heat-resistant Wrap耐熱保鮮膜、佳斯捷系列7321P醬次郎果醬瓶。 針對不符規定產品,衛生局呼籲食品容器具製造及販售業者,基於企業自主管理精神,應先回收產品,並且依個別產品性質、參照產品實際測試結果正確標示耐熱溫度,提供消費者明確資訊。 衛生局也提醒民眾,使用食品塑膠器具或餐具前,應確認產品上標明的材質及特性,再進行食物的盛裝、加熱或保存,如果不是耐熱材質,就不宜盛裝熱食或微波加熱。 此外,各類塑膠的原本顏色多為白色或無色透明,使用時應盡量選擇塑原色的餐器具,減少使用過度鮮豔或色彩豐富的塑膠餐器具,以避免重金屬超量的疑慮。   保溫杯宣稱耐熱140度 100度就變形站不穩 七件耐熱標示與耐熱度不合的商品,當中不乏知名廠商。(記者邱紹雯攝) 〔記者邱紹雯╱台北報導〕小心!宣稱可耐熱一百四十度的保鮮膜或環保杯,耐熱可能不到一百度。台北市衛生局七月抽驗一百一十五件塑膠類耐熱用品,有七件的塑膠類保鮮膜、耐熱袋等包裝耐熱標示與實際耐熱度不符,盛裝熱水下受熱變形,上榜者中不乏知名商品。 北市抽驗耐熱塑料 7件不合格 七件違規產品分別是「維基微波透明免洗萬用杯360ml」、「妙潔耐熱袋」、「鑽石保鮮膜」、「南亞食品包裝用保鮮膜」、「樂扣樂扣優質水壺」、「Heat-resistant Wrap耐熱保鮮膜」、「佳斯捷系列7321P醬次郎果醬瓶」。 台北市食品藥物管理處代理處長陳立奇說,抽驗方式皆以產品外標示中的最高溫度檢測,放置在恆溫箱內靜置一小時,違規產品受熱變形,高溫更可能溶出有害物質影響人體。另有衛生局人員隨手測試,號稱可耐熱一百四十度的保溫杯,裝盛約一百度的熱水,已出現杯底變形、無法站穩情形。 廠商:檢測方式不同致差異 「樂扣樂扣優質水壺」製造商高佳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說,依國外原廠提供國際測試報告,將高溫一百卅度的液體注入水壺內都不會變形,台灣的檢測方式不同,將配合更改標示為最高耐熱一○五度,若原先標示誤導消費者使用方式,導致水壺變形,願無條件退錢。 南亞塑膠公司也表示,包裝用保鮮膜耐熱性是符合日本檢驗標準,可耐熱達一百卅度不斷裂,可能因檢測方法不同導致差異,將向衛生局進一步了解。 被抓包 願意下調標示耐熱度 「醬次郎果醬瓶」製造商孜展企業表示,不合格為舊型商品,昨起全面回收,新一代商品將修正耐熱度為六十五度,預計一週後上市。 「維基微波透明免洗萬用杯」製造商德億工業公司表示,會將手邊商品送往第三單位進行二次檢驗。 「鑽石保鮮膜」製造商信旭國際表示,將從美國總公司調相關檢驗證明。「妙潔耐熱袋」製造商脫普聚益公司也說,耐熱度測試經過公正單位檢驗合格,會提出證明向衛生局申覆。 至於引進「Heat-resistant Wrap耐熱保鮮膜」的台灣大創百貨至記者截稿前,未做出回應。 衛生局表示,已要求業者改善,並移請來源廠商所轄衛生局進行源頭管理,若不改善,將依食品衛生管理法開罰三萬到十五萬元。 全文網址: http://www.cnyes.com/life/Content/20120924/KFMSC61EOBNYA.shtml













































2012年9月24日 星期一

[新聞] 購買有機食品 別花冤枉錢

YOCO曰:  
會轉這篇文章是因為我發現很多所謂的有機門市, 販賣的也不全然是有機的商品, 而是混雜了不少標榜著「無農藥」「無添加物」的商品, 這兩者最表面上的差異是在於一個有認證, 一個則只能強調為天然摘種, 但並沒有經過認證。
舉個例子來說, 老爸年齡到了, 退休回鄉下後, 三不五時會寄些自家種的蔬菜、水果, 這些農產品看起來醜醜小小的, 老爸又保證沒有化肥、沒有農藥, 但這些農產品並不能稱為「有機」。
真正的有機除了當期不使用化肥、農藥, 還有許多相關的規定, 例如土壤需經過數年的轉型, 與周遭非有機作物的隔絕等等; 而相對單純的農產品都如此要求了, 何況是其他加工產品(果乾、花茶等等)。不過也不是說這些農產品就不夠「建康」, 相對大量生產的農畜產品, 這些在地小農的產品已經很好了,只是希望大家能夠真正買到符合自己預期的商品囉!
(其實目前我自己也不是說一定非「有機」不吃, 但針對目前這樣的情況, 總覺得還是提醒大家一下囉! 而台灣目前的認證機構包含慈心園等已經有13家, 大家可以去有機全球農業資訊網上查詢。)
----
購買有機食品 別花冤枉錢
by 朱澤人編譯 世界新聞網 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09.23.12 - 06:20 am

有機食品在美國愈來愈普及,從五穀雜糧到蔬果奶蛋通通都可找到有機的選擇。不過它們價格偏高,若是買錯或被騙就太冤枉了,美食網站「The Daily Meal」為此公布營養學家傳授的購買有機食品小秘訣。

1. 注意標籤:聯邦農業部(USDA)有一套標準的有機食品認證系統,涵括六個國家(丹麥、印度、日本、以色列、紐西蘭和英國)及40個計畫,經過認證的食品會貼有「USDA Organic」的商標,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2. 小心詐欺:進口有機食品大多數沒有USDA的標籤,而是各國的認證,只是各國檢驗標準不一,對殺蟲劑殘留物檢測也不同。想吃得更健康,最好在家先查一下欲購有機食品的認證。

3. 吃當地產農作:美國許多農夫市場的產品或許沒有認證,但由於不須長途運輸,多比大規模栽種運輸的全球食品含更少的化學肥料與殺���劑。相比之下,進口食品就算有認證標籤,反而不見得有保證。「北京日報」就曾調查發現中國批發商任意黏貼有機標籤,作假情況嚴重,消費者得三思。

 4. 在知名超市購買:
Whole Foods和Trader Joe's等大型連鎖超市為了自身名譽,採用多一層檢驗來保障食物真的是有機,例如調查員親自走訪農場、追蹤產品研究報告和要求通過聯邦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檢查,並且會標明來源國家,讓顧客感到更有保障。

5. 盡力而為:無論歐、美、日有多麼嚴格的食品法規,不時仍會發生黑心食品事件。同樣地,美國有機食品也必然存在造假,不必買錯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認為有機作物都是假的。消費者只需做好功課,小心檢查標籤,支持當地農產品,若仍是買到假貨,也不過就多花了點錢。


2012年9月4日 星期二

食品官能品評實務 (未完待續)

日期 2012.4.14
專案 創新食品研發專案推行實務班
課程 食品官能品評實務
講師 吳伯穗
內容 這是創新實務班的第一堂課, 主要是介紹官能品評, 還有實務上的使用, 包含 Triangle 、 Ranking 以及 Hedonic Rating Scale等等。

在新產品的開發上, 品評是初期非常重要的一環, 畢竟食品終究是要開發給人們食用, 就算賣得再便宜, 或是有再厲害的技術, 只要東西不好吃, 是很難讓消費者買單的。這門課對我來說是稍微淺了一點, 因為以前在學校時(輔仁大學食品科學系), 我修了一門由陳政雄老師教的品評學, 是一門一整個學期、每周4~5小時、周周交報告, 包含學術及實作的課程;但是我認為在這天的課程內容對於一般食品公司應該是已經足夠了。

以下是一些我摘錄的課程內容:

  • 為什麼要做感官品評?
    感官品評是設計來完整的評估食品的「官能品質」, 而官能品質包含食品的「色」、「香」、「味」、「觸(口感或質地)」及「接受性(喜愛性)」。感官品評就像是品保的磅秤、糖度劑等儀器一樣, 是用來評估食品的工具, 只是針對的是較為抽象的感官。
  • 感官品評的實施範圍?
    感官品評可使用的範圍其實很廣, 包含新品研發初期的篩選目標產品、樣品開發, 中期量產品的鑑定, 到上市前的市場調查都可透過感官品評來評定產品的品質。
  •  

    Triangle

    Ranking

    Flavor Profile Analysis

    Texture Profile Analysis

    Hedonic Rating Scale

    Food Action Rating Scale

    篩選目標產品

    v

    v

     

     

    v

     

    樣品開發

    v

    v

    v

    v

    v

     

    量產品的鑑定

    v

    v

    v

    v

    v

     

    市場調查

     

     

     

     

    v

    v

  • 以下是6個課堂上講到的品評方法介紹:

 

Triangle (三角試驗法):用於評斷2種相似樣品是否具有顯著差異性。但若樣品外觀有顯著差異時, 此方法並不適用。

  • 作法:準備三份樣品, 其中兩份為相同樣品, 一份為相異樣品, 每組平均但隨機排列。請品評員逐一品評, 並勾選出相異之樣品, 統計所有品評單, 將答對及答錯之份數統計出來, 查表後得知樣品是否有顯著差異。
  • Ex. 總共有50人進行品評, 同時進行Triangle差異及喜好性判定。
    • 若有27人能正確選出不同樣品。
      則以重複數=50進行查表, 可以得到一組數字, (24,26,28), 表示 當24(5%信賴區間)、26(1%)及28(0.1%)以上的品評員能夠分辨樣品間不同時, 兩樣品達顯著差異;也就是說, 判定這兩個樣品具有極顯著(P < 0.01)之差異性存在 (因為 27 > 26 & 25)。
    • 而這27個能分辨不同樣品的人中, 其中16人喜愛A樣品, 11人喜歡B樣品。
      則還是以重複數=50 (重要) 進行查表, 因此判定A樣品受到顯著(P < 0.05)喜愛。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當數字剛好等於查表所得的取捨點時, 同樣判定是具有顯著差異, 但是表示法需修改為:兩樣品具顯著差異(P = 0.05)。

Ranking (順位法):用於判斷2到7種樣品間的顯著差異性及喜愛性, 用於樣品間的差異不大的時候, 但此法無法確認樣品差異的程度。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職訓局產業人才投資方案-食品相關課程

部落格偷懶了好一陣子, 真是不好意思; 這幾個月實在是太忙了!

「我參加了職訓局的訓練課程」


老實說, 我一直都以為職訓局的課程都是針對失業、待業的人開設, 沒想到也有一系列針對在職的人的課程。這次我參加的是「3年7萬,學習不斷」的訓練課程, 符合規定的人, 可以獲得80%的學費補助;於是, 抱持著賺回去年稅金的念頭, 我一口氣報名了兩期與食品相關的課程, 這兩門課程都是台灣食品GMP發展協會協助辦理的, 很感謝他們:
  • 四月中的「創新食品研發專案推行實務班」@台北科技大學
  • 五月中的「食品製造管理實務班」」@中國醫藥大學
兩班都是連續四周, 每周六日整天的課程, 對於還是上班族的我, 真的還蠻累的啊!
不過, 課程內容大都還蠻不錯的, 聽老師們的經驗分享也很有啟發, 更棒的是認識了好一些食品業的先進同學, 實在是受益良多!

接下來的計畫是把課程的內容整理整理加上心得放上來,
一來希望push自己將課程消化,
二來看看是不是能做到知識分享, 或是再跟訓練班的同學聯絡上囉!


=課程內容=

創新食品研發專案推行實務班


日期主題講師
4月14日創新產品精實研發程序-The stage-gate process張哲朗
4月15日標竿產品的仿製與改良張哲朗
4月21日食品官能品評實務吳伯穗
4月22日創新產品:市場聲音的獲取黃種華
4月28日創新產品原物料採購秘訣吳澄武
4月28日創新產品原物料管理莊榮泰
4月29日創新產品製造標準書、QC工程圖及作業指導書制定李明清
5月5日創新產品品質保證制度制定及執行顏文俊
5月6日創新產品上市規劃實務王能慶


食品製造管理實務班


日期主題講師
5月19日工作團隊與團隊協作方法張仕貴
5月20日食品工廠現場生產管理實務林文生
5月26日食品工廠現場衛生管理實務鄭建益
5月27日作業標準管理施泰嶽
6月2日品質經營鄭建益
6月3日降低成本與消除浪費管理林聰明
6月9日KPI推行實務李炯明
6月10日問題反映與分析解決施泰嶽

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低脂食品-你吃了多少脂肪?

市場上的低脂產品

近年來在人們工作型態改變、飲食不斷精緻化下, 肥胖的問題日益嚴重, 因此市場上開始出現總總「低脂」「零脂」「低熱量」的食品, 儘管大多數人都覺得這些低脂肪的食品, 不若正常配方的食品美味, 但為了追求健康, 這類商品還是大大的熱賣。但是, 這樣真的好嗎?

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

[新聞] 驚 保溫杯蓋檢出鉛鎘及塑化劑


Ref :
驚 保溫杯蓋檢出鉛鎘及塑化劑
(中央社 – 2012年2月3日 下午5:44)

摘要:
消基會抽檢保溫杯15件,竟有2件杯蓋檢出重金屬鉛、鎘,雖未超出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卻違反環保標章不得檢出規定;還有14件杯蓋檢出塑化劑,卻無標準可循。

YOCO曰:
天天使用的保溫瓶, 居然有的款式有重金屬!幾乎所有款式都有塑化劑!用保溫瓶攜帶熱水, 在外頭泡牛奶給寶寶的話, 寶寶會不會生病?該怎麼辦?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路邊攤美食-淺談攤販的乾淨與衛生

淺談食品攤販

前幾天剛好去到台南出差, 一大早學台南人喝牛肉湯配白飯, 一個人坐在有名的路邊攤時, 台南市衛生局人員剛好到攤子做衛生查訪; 老闆娘一邊忙, 一邊得意地說, 我們店很乾淨的, 每天都會刷地板, 刷得清潔溜溜 (台語)。衛生局人員還是認真、仔細的裡裡外外看了看。

我不清楚最後評分結果會是如何, 但我不禁想到:衛生局的人員真的是要看老闆有沒有刷地板嗎?接著想到, 或許老闆口中的「乾淨」與衛生稽核人員所追求的「衛生」是不完全一樣!

我認為:乾淨僅僅是無食物殘渣,東西擺放整齊、地板牆壁清潔等等, 而衛生指的更是注重調理過程,食物保存,器具清潔, 病媒防治等等。舉例來講, 假設老闆每切完一次肉, 都會拿抹布擦一下砧板, 砧板或許看起來白白亮亮的、很乾淨; 但多次使用而未清潔的抹布可能早就佈滿細菌, 這樣並不衛生。又可能冰箱裡的食物, 一落一落堆疊的很整齊, 看起來很乾淨、清爽; 但生食、熟食混雜著放在一起, 彼此可能會交互汙染, 這也不叫衛生。

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

牛奶、鮮奶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想來談談一種常見、營養價值高的飲料-乳品,我還蠻習慣喝低脂鮮乳,一周大約會喝掉一罐963mL的低脂鮮乳,除了單喝還會調咖啡加到麥片粥裡一起吃,所以想以跟大家分享一些關於乳品的小知識。

首先,我想先聊聊一件大家應該都知道但卻會不小心忽略的事情:除了真的去到觀光農場,或是生長於酪農戶家庭的孩子,我們常喝到的乳品是從牛媽媽身上擠出來,跟青菜、水果一樣都是農產品呢!

而所有農產品都會受氣候、產地等因素影響其風味、產量、組成分,就像只要連著下幾天的雨,葉菜類的產量減少,物以稀為貴之下也就跟著漲價;或是常聽到某些年份的氣候很好,柳丁盛產,當年的柳丁甜又好吃,價錢卻反而便宜;而高山種出高麗菜就硬是比平地的高麗菜更加清脆、甜美。